仲春的晚上,月上树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三两歌友,聚集在屈原像下,轻吟浅唱。一轮明月,高悬空中,镇江阁旁,橘树飘香。凭栏俯瞰,一江春水,缓缓东流,那一曲曲情感真挚、发自内心的深情演唱,久久在我心中萦怀。
歌友们所唱的几首歌曲里,给我留下印象地最深地,是英语老师清月幽兰饱含深情演绎的《天涯望月》,一曲唱完,余音回荡,曲韵不绝。特别是歌词写的特别美。在月色朦胧的江畔,我和几位经常来唱歌的老师拉琴唱歌,闲暇交流,谈到有两首望月的歌,清月幽兰(网名)老师虽然是以英语为专业从教多年,可谓桃李满天下。但是我以为幽兰老师的音乐造诣也较深,同时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。对这两支歌的歌词的诠释,让我很是赞同。她说:《天涯望月》和《望月》这两首歌曲,一首是男声演唱的,一首是女声演唱,都是思念远方的爱人,在歌词里,并没有用“思念爱人”这样直白的话,而是通过“望月”这一投目,来抒发对爱人的深情思念。淡淡的月光下,一抹浅浅的思念在一地的静谧中萦萦地灵动,并向四处肆意地蔓延……在这曲“天涯望月”中,我们似乎能领悟到:月光是美丽的,也是温柔的,更是多情的。不管在什么季节,也不管在什么时候,月光总是能够美丽着一种缠绵,缠绵着一种柔软,柔软着一种温情……“天涯望月”优美、熟悉的旋律,意境悠悠的,感觉是那样的宁静而又祥和。在我的心里,月亮从来就是温柔的、是安详的、是恬静的,然而,每次望月、赏月,却都会给我的心灵带来不平常的悸动!我认为,这已经足够证明我们表达感情方式讲求含蓄的丰富内涵,其间亦折射出中国文化所表达的含蓄之美。月亮代表我的心,天下何处不望月?歌声里,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,眼前的一江春水,摇晃着一个月亮,一轮月亮化作了美丽的脸庞。
随着优美的歌声,思绪漫无边际。前几年我和一位老师出差到杭州,我们选了西湖边一个小巷里的客店住下。在夕阳晚照雷峰塔的时候,漫步在西湖畔。走过依依杨柳,青青柳色中映着一个小亭。亭子下就是一块石匾。上面是“晓风残月”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,一时引起我长久的伫立。想这块石匾经历里年岁月的磨砺,依然屹立在西湖边畔。有谁知道这块石匾何人所立?如今依然在西湖边笑看风月?想苏轼的“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尊还江月。”看远处的苏堤和白堤,在波光粼粼的西湖水的倒影下,显得那样美丽!
在这个月华如水的夜晚,愿我真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如缕缕清风,送给所有的好友。愿清月幽兰老师的歌声带给朋友们天天快乐和永久的幸福!